月如钩,筑玉楼 第三十三章:封帝,冠号无上
灵山,一片沉寂。
许久过去,观音大菩萨轻声叹息:
『万年前弥勒佛祖入灭,今日琉璃光如来又陨落.』
诸佛面面相觑,菩萨沉默,罗汉寂然,金刚颤栗。
又是半晌,端坐在最上的释迦如来睁开双眼,沉凝道:
『药师之死,有大蹊跷,吾看见道果插足的迹象。』
群佛骇然,道果?
普贤大菩萨沉声道:
『世尊,您的意思是说那个唤做玄黄的始皇仲父,与道果有关?』
释迦如来笑了笑,目光深邃,并未回答,而是道:
『中央天庭,天帝派遣了太白金星与三坛海会大神赴人间招安,汝等谁愿意走一趟人间咸阳,与那位玄黄议和?』
顿了顿,他继续道:
『毕竟若是始皇真行灭佛之举,人间信徒恐遭重创,我佛门运势亦将一落千丈.』
诸佛、诸菩萨错愕,却无人发声,都在沉默。
那位始皇帝才下了灭佛的令旨,且那个玄黄藏有大恐怖,伸手一抚,叫一尊【诸天境】的古佛都彻底寂灭.
犹豫了片刻,观音大菩萨轻声道:
『世尊,大菩萨或古佛前去,恐怕会有遭灾遇劫的可能,灵山先后陨落一位【大罗】和一位【诸天】,再经不起大损失了。』
『有理。』释迦如来颔首,端在一旁鼻青脸肿的燃灯古佛心头忽然腾起不好的预感,警惕侧目。
此刻灵山中,【大罗】层次的佛祖只剩下他和释迦了
果不其然。
释迦如来含笑道:
『那便劳烦燃灯佛祖再走一趟,可否?』
燃灯嘴角抽了抽,半晌,无奈开口:
『世尊既已相求,吾怎好拒绝?』
他施施然起身,叹道:
『吾去也,吾去也。』
说着,燃灯佛祖心有戚戚,迈步而前,朝着大雷音寺外行去,每一步都夹杂着悲怆。
其他古佛、菩萨不清楚,但他作为【大罗】,可游历岁月前后,焉能不知?
再根据那位【神女】的叙述,这玄黄恐怕就是玄清了。
太上一脉,元始嫡传,上清爱徒,还和太一之谋划有关联,还被神女视若亲子.
这玄黄真有大恐怖!
与这种人物产生因果纠缠,一个不好,身死道消都是寻常!
悲悲乎!
燃灯古佛心一横,彻底走出大雷音寺,又一步,踏出亿万万里,佛衣迎风猎猎,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韵味在。
『阿弥陀佛。』大雷音寺正中,释迦如来双手合十,微微一笑。
………………
咸阳,秦皇宫。
此时尚未上朝,朝臣们都等候在殿外,议论纷纷。
李斯沉吟道:
『却不知这泰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折返的十万黑甲都一言不发』
一旁,吕不韦若有所思道:
『陛下也未叙述此事,那泰山又是雷击又是暴雨,我大秦国运亦历经大动荡.武安君您当时似便在泰山?』
武安君抬了抬眼睑,淡淡道:
『陛下既然未曾宣扬,定然有陛下的道理,国丈还是不要打听的好。』
吕不韦神色一滞,却不好多说什么,只是强笑了片刻,又问道:
『唔吾还听说,陛下在泰山与其仲父相逢,这当不是什么隐秘了吧?』
武安君古怪的看了眼吕不韦,道:
『确有此事。』
吕不韦、李斯对视了一眼,神色一沉。
武安君轻轻咳嗽:
『我劝二位还是不要动什么歪心思的好,陛下对那位大人很敬重,我等和那位也并非一个层次的。』
他隐晦警告,怕这两人争权夺利争到了玄黄的头上去.
一尊古佛可都入灭在泰山,那位大人一声呵问,叫得群仙诸神都做鸟兽群散!
吕不韦与李斯又对视了一眼,前者神色略显阴郁,但却笑着道:
『武安君何出此言?某只不过好奇陛下何时多出来一位仲父罢了.』
话音未落,殿外等候的朝臣们听见有脚步声传来,连同吕不韦等人都齐齐侧目,
却是看见了一个戴着面具的青年与一位看起来很古板的沉默道人,不知何时已至,正踏着白玉阶梯而来。
『尔等.』李斯刚想皱眉发问,却看见武安君身形一晃,迎了上前:
『见过大人。』
在朝臣错愕的目光中,武安君朝着那个戴着面具的青年做礼一拜,毕恭毕敬。
群臣面面相觑,就在他们迷惑此人是谁的时候,却见皇殿内,始皇疾走而出,甚至未着十二珠玉冠冕,当着无数朝臣的面做了一礼:
『仲父!!』
群臣哗然,吕不韦和李斯齐齐色变。
陛下这.是不是过了??
旋即,却见得那戴着面具的青年颔首,携古板道人走上前,笑道:
『这是吾师兄,唤为罗喉,在深山老林清修许多年,第一次入世。』
顿了顿,他又含笑道:
『行了政儿,无需如此大礼,入殿吧。』
政.政儿??
群臣再色变,自从始皇陛下大一统后,除了秦穆公,谁敢直呼陛下为政儿??
就连吕不韦这么个国丈都不敢!
然而,始皇却直身,依旧又行了一礼:
『是,仲父。』
群臣哗然。
旋后,始皇帝迎陆煊与玄都入殿,朝臣沉寂半晌后,亦都依次走入大殿,
人流最末尾的严煌与刘邦、张继丰和王之瑶彼此对视,刘邦叹谓道:
『始皇陛下亲出大殿而相迎.』
严煌苦笑:
『却也正常,理应如此,不是么?』
『也是。』
他们不再言,各自暗藏心事,旋而又都有些激动了起来,入始皇之朝堂.
刘邦从未想过,严煌三人更是不提,他们都来自后世,心头生出激荡之情,亦有惴惴不安之意。
入得大殿后,始皇帝令人在侧边安置两张大座,陆煊、玄都端于其上,看的吕不韦双眼有些发红。
他都没这个待遇!
旋即,伴随群臣山呼之声,始皇神色一肃,沉道:
『今日上朝,唯有三事。』
大殿安静了下来,都在静听。
『其一,泰山封禅已毕,封禅之时,有恶佛做扰,罪大恶极,传朕旨意,收天下佛经典籍,付诸于一炬,凡不还俗之僧人,尽坑杀之,此为』
『灭佛。』
此话一出,群臣哗然。
李斯站了出来,担忧道:
『陛下三思,焚书坑佛,或会惹怒灵山,那时』
『又如何?』嬴政冷眼道:『朕封禅时,那药师王佛从中作祟,斩朕之大秦一万又八千年国运,此已是死仇。』
群臣又哗然,显然是才知道这一件事,泰山之变,亲历之人都讳莫如深,尚未传开。
顿了顿,始皇又道:
『这第二件事。』
他看向侧边大座上的‘仲父’,脸上浮现出笑容:
『朕欲加封朕之仲父为【帝】,诸爱卿以为如何?』
此话一出,朝臣无不色变,整个庙堂都沸反盈天!
『不可!』
吕不韦站了出来,神色难看:
『陛下,此事万万不可,古来今往,哪有加封他人为帝的事?天下唯可有一帝,便是陛下!』
『是啊陛下!』李斯亦急了:『可加封为侯,甚至可加封为王,但帝.过了,过了!』
除了武安君,所有大臣都明显急眼,都在规劝。
『肃静。』
始皇淡淡开口,大威严横扫而出,压的群臣都噤声。
『朕意已决,朕为皇帝,仲父却为王,何来此般道理?』
顿了顿,他看向陆煊,声音放缓:
『仲父以为如何?』
陆煊轻笑:
『皆可。』
『善。』始皇颔首:『传朕旨意,仲父玄黄,平泰山为乱之仙佛,功高盖世,当予‘帝’号,冠之以‘无上’。』
『此是为』
嬴政含笑起身:
『玄黄无上帝。』
群臣再度哗然,有老臣痛心疾首,有文官上前行死谏,有武将气的直哆嗦,都不明白陛下到底怎么了,
唯有最末尾与刘邦并肩站着的严煌三人,神色错愕,瞠目结舌。
玄黄无上帝.
龙虎山所供奉的玄黄无上帝!
他们面面相觑,尽皆恍惚,都茫然,有寒气从尾椎骨冒出,直达全身上下!
『肃静。』
始皇再言,冷冷道:
『朕意已决,若有再劝者,斩立决,若有欲死谏者,可自撞死在这柱上。』
死谏的文官都默默退了回去,吕不韦和李斯亦收声,但眼中还满是惊疑与茫然,脸上写着三个大字。
凭什么??
许久,见群臣都寂然,嬴政颔首:
『此事便如此敲定,在论第三件事前』
他看向陆煊,轻声问道:
『仲父对于国策,可有指教?』
群臣齐刷刷的侧目。
端在大座上,陆煊看了一眼身旁闭目养神、对之一切视而不见的师兄,旋而轻笑:
『还真有。』
『仲父请讲。』始皇连忙道。
陆煊沉吟片刻,目光幽深了起来,国策.
正如他之前对玄都师兄所说,人道伐天,非一日之功,当徐徐图之,或需耗费万年,都只道寻常。
当即,陆煊抬起头,平静道:
『亦是三件事,此其一,极北之地有妖横行,亦有凶神灾星蛰伏,各自蠢蠢欲动,然乱象已现,当修铸长城天关,为护我人族。』
群臣面面相觑,嬴政认真的点了点头:
『朕记住了。』
『此其二,吾观天数渐乱,劫气四溢,当于八方铸三百六十五座通天台,以镇天下劫气,镇我人族气运。』
『朕记住了。』
『此其三,大秦初成一统,尚未安稳,当遣人行走山川河流,录其中神祗之名,令诸地祗庇护一方,不可有旱、洪、涝、雪等天灾,当保天下各方田地丰饶,民安且乐,若有不从之地祗,斩之示众。』
『朕记住了。』
嬴政严肃做答,吕不韦却憋不住了,气喘吁吁上前一步:
『陛下,铸长城便算了,且还要同时铸三百六十五处通天台,这般工程,劳民伤财,恐会动摇国本啊.』
他有理有据道:
『别的暂且不论,我大秦初行一统,国库空虚,即便征集徭役,也难成此事,反而会叫八方民众怨声载道』
『国丈勿虑。』陆煊淡淡道:『无论是铸长城还是铸通天台,都非一日之功,万年内修成既可,徐徐图之。』
『万年??』吕不韦惊叫:『你帝君何出此言?耗万年岁月,修建一关隘,铸三百六十五通天台,何其荒唐,何其荒唐啊!!』
群臣亦纷纷附和。
后方,刘邦听着诸臣争论声,缩了缩脖子,侧目小声问道:
『你们觉得那位的所谓行策如何?』
严煌从呆滞中回过神来,轻声感慨:
『三百六十五通天台我不知,但那长城.绝对是利于万世之举。』
『何出此言?』刘邦迷惑,而严煌只是摇了摇头,没有进行解释,只是默默的看着争论的群臣。
有文官愤道:
『还有,录神祗之名,强令神祗庇护风调雨顺,这怎么可能?这会触怒所有地祗,会如同春秋岁月一般,各地起灾祸!』
『是啊!!』
吕不韦痛声道:
『春秋之年,神祗震怒,灾祸四起,幸得陆圣行走八方,平灾平难,可现在若触怒诸多地祗,我们可没有陆圣了啊.』
他话还没说完,有侍卫匆匆而来:
『报!』
『有天庭太白金星与三坛海会大神亲临,求见玄黄帝君!』
争论声、劝谏声同时一滞。
(本章完)